焚一爐沉香,于氤氳煙云中輕啟卷軸,初入眼簾的是峻拔連綿的群山、平遠無盡的碧水;再入眼簾的是泛黃畫卷折射的藍綠和土石交界處的赭紅;細品則是鬼斧神工的瑰麗自然與煙火彌漫的村落生活………
它,就是北宋青綠山水畫的扛鼎之作——《千里江山圖》。這幅畫卷被列入“中國十大傳世名畫”,是天才畫家王希孟的唯一留世之作。此畫氣勢磅礴,大有吞吐山河之貌。元代溥光極推崇它,謂之“獨步千載,殆眾星之孤月”;《國家寶藏》也曾評價它為宋朝版《航拍中國》。
千里江山,美在構(gòu)圖。在空間處理上,王希孟匠心獨運,構(gòu)思巧妙。從全景觀角度看,《千里江山圖》描繪之景具有層次性,大體分為遠景、中景和近景三類。遠景主要是層巒疊嶂的高山、平遠無盡的江水以及飄渺氤氳的煙波;中景山頭減少、樹木稀疏、寺廟若隱若現(xiàn);近處則出現(xiàn)了古樸的茅屋村舍、典雅的樓閣亭榭。遠山僅以色墨一帶而過,淺淡微痕;中樹也僅以點染突出,層次細膩,契合了郭熙提出的“遠山無皴,遠水無波,遠人無目。非無也,如無耳?!钡闹鲝垺=鼘嵾h虛的繪畫方法一方面為真實再現(xiàn)空間提供了可能性,另一方面為后世山水畫創(chuàng)作提供了借鑒。從局部景觀看,《千里江山圖》已經(jīng)突破了“人大于山,水不容泛”的稚拙構(gòu)圖。畫中的人、山、屋、船等都以適當(dāng)?shù)谋壤行虻呐帕?,符合人們基本的視覺審美和現(xiàn)實認知??傮w看來,大有大之宏偉,小有小之精妙。
千里江山,美在設(shè)色。青綠山水是一種繪畫技法,同時也是一種配色方法。《千里江山圖》繼承了傳統(tǒng)的“青綠畫法”,以石青和石綠作為畫卷主色,營造了一種清淺統(tǒng)一的意境。天地之間,山水相映,樹石相照,好一個通透澄澈的藍綠色!但這種顏色并不是沉悶靜止的,相反它是活躍靈動的。咫尺之間,或空靈幽深,或沉重憂郁,或輕盈明快,總之調(diào)色用色不一而同,極其用心。無怪乎元人溥光評價此畫時道:“設(shè)色鮮明,布置宏遠,使王晉卿、趙千里見之亦當(dāng)氣短?!比裟恐敖詾榍嗑G,美則美矣,卻少些理趣。因此于細微之處,王希孟則采用赭色來填充石頭、水畔和田地等地。小塊赭色與大塊藍綠色相襯相托,赭色像一朵朵開在綠地上的小花,而綠色在赭石的映襯下像翡翠一般更顯通透明晰,大小有別,顏色各異,實在是極富美感的一種視覺平衡!
千里江山,美在融意。一山一水,一木一葉均有生命。在欣賞《千里江山圖》時,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王希孟時而潑墨如水,時而惜墨如金,用筆極其精當(dāng),總能在咫尺之間傳達出無限意蘊。山水交界處建茅屋竹舍,花紅柳綠間遇往來游客,千里煙霞迎飛鳥,萬頃碧波載漁舟,好一幅理想的生活畫卷!他把對樸素生活的追求寄托在裊裊炊煙中,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心愿書寫在萬里江山上。郭熙提出山水畫要“可行,可望,可游,可居”,在此四者中,“可居”是畫家們的終極追求。無疑,這幅《千里江山圖》真正體現(xiàn)了山水可居的生態(tài)價值觀。此外,它既描繪了帶有北方特色的山涯石壑,又描繪了具有南方色彩的小橋流水,北方的雄渾,南方的柔美在這里達到了新的平衡,這反映了宋代多元的文化和開放的思想。
水墨盈動,萬里山河涌眼底;奇景暗尋,千載歲月入畫來。尋一個閑暇的午后,細細品鑒這幅畫作,你一定能感受到來自歲月深處的寧靜和審美愉悅。《千里江山圖》如同藝術(shù)林苑中的一株參天大樹,汲取著千百年累積的藝術(shù)養(yǎng)分,沐浴著宋代多元思想的陽光,展現(xiàn)出一種新的創(chuàng)造活力,在繪畫藝術(shù)史上產(chǎn)生了深遠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