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罷,眾臣皆欲行禮、退朝,只有武懿宗仍在堅(jiān)持:
“姑母,這個(gè)李正一,定有問題,他……”
話還沒說完,武則天便厲聲喝道:
“武懿宗,你識(shí)人不清,縱容手下誣告李正一科場(chǎng)舞弊,朕便罰你一月俸祿,近來,你最好給朕消停些!”
說罷,武則天瞪了武懿宗一眼。
武懿宗碰了一鼻子灰,又自知理虧,自然不敢再說什么,連忙跪下請(qǐng)罪。
武則天沒理會(huì)他,對(duì)著身邊蔡公公耳語了一句,便拂袖而去。
蔡公公愣了一下,隨即高聲喊道:
“退——朝——”
聽到退朝,就像聽到下課、下班一樣。
李正一頓感輕松,轉(zhuǎn)身欲走。
誰知,還沒走兩步,蔡公公就追上李正一的腳步,叫住他:
“李郎君且慢,陛下有請(qǐng)……”
一旁的武懿宗,緩緩站起身。
見武則天還要單獨(dú)召見李正一,心內(nèi)有些不安,因而走到李正一面前,小聲耳語:
“李正一,別忘了,你舅父還在我手里,想要活命的話……陛下那兒,什么話該說,什么話不該說,你應(yīng)該清楚!”
舅父?
是……宋璟嗎?
李正一拼命回想,卻無果。
“武將軍,鄙人愚鈍……并不清楚……還請(qǐng)明示!”
李正一此話,一半是故意杠,另一半,是真的不清楚。
“你最好自己想清楚……不要在這兒,給我裝糊涂!”
又是一句耳語后,武懿宗露出邪魅一笑,便離開了。
李正一聽得一頭霧水。
“李郎君,走吧,陛下還在九洲池等著呢……”
說完,蔡公公便帶著李正一,前往九洲池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洛陽宮,西隔城,九洲池畔。
武則天在九洲亭中,背手而立,望向湖面,似在沉思。
李正一走到近前,向武則天行了叉手禮:
“晚生拜見陛下,不知陛下,召晚生前來,所為何事?”
武則天轉(zhuǎn)過身,把剛才那張從李正一袖中掉落的紙,遞給他。
李正一忐忑地接過。
打開一看,這張半舊模樣、看似飽經(jīng)風(fēng)霜的宣紙上,寫著幾行字:
草民李正一,斗膽上呈天辭,只求替舅父伸冤。
舅父宋璟,為官十余載,一向忠心耿耿,不曾有過半分不臣之心。然昨夜,武懿宗將軍、來俊臣等人帶兵,闖入我舅父宅中,軟禁宋宅上下,帶走舅父,一夜未歸,言談間提及私審,不知何圖。
常言道,欲加之罪,何患無辭?
舅父為人坦蕩、磊落,怎堪小人誣陷,加諸謀反罪名?
然天地昭昭,日月朗朗,天道仍在,公理長存。
草民愿一死,以證舅父清白,萬望陛下明察,不使一人含冤。
…………
這字,頗有力道,像是原主李正一用盡生命,而寫就的……
文末處,還有一個(gè)血紅的手印。
李正一看了看自己的手,左手大拇指處,確有利刃劃過的痕跡。
還有左手手腕處,也有割腕自盡后……留下的刀痕。
難怪剛醒來時(shí),覺得左手腕很疼……
謀反?
宋璟……真的是我舅父……還被誣謀反?
李正一被嚇清醒了。
盯著宣紙上的字,一瞬間,他想起了一切……
幾天前,朝中發(fā)生了一件大事。
那便是震驚朝野的劉思禮、綦連耀二人謀反一事。
此案主審人,便是前面提到的——武懿宗。
武懿宗,是武則天從侄,實(shí)乃心狠手辣之人。
他借此機(jī)會(huì),以“廣引朝士,便免劉思禮死罪”為誘餌,慫恿劉思禮四處攀咬朝中重臣,說是共謀造反。
最終,共牽連三十六家,皆為無辜的海內(nèi)名士。
其中還包括當(dāng)時(shí)的兩名丞相,諸位五品以上的朝中重臣。
且李正一知道,此案最終結(jié)果,也讓人心寒。
三十六家名士,皆遭族滅,其親黨、連坐、流放者達(dá)千余人……
而行刑時(shí)間,便是三日后午時(shí)。
想到這兒,李正一不禁汗毛立起。
腦中浮現(xiàn)出那句:寧可錯(cuò)殺三千,也不能放過一個(gè)。
確實(shí),在古代,統(tǒng)治階級(jí)想要決定一個(gè)人的生死,實(shí)在太容易了,也太草率了……
只要有人,給你扣上一頂“謀反”的帽子,再屈打成招,你就可以領(lǐng)盒飯,拿到前往西天的車票了……
此時(shí),李正一也終于明白了。
為什么自己剛穿越來時(shí),看到屋子里,亂得像被抄家了一樣。
那是武懿宗,昨夜派人到府中搜查,想要找謀反的證據(jù)。
結(jié)果,武懿宗和來俊臣,在舅父房中,竟搜到了幾封與劉思禮、綦連耀的往來書信。
故而,光明正大地押走了舅父,言語間還提及“私審”……
眾所周知,來俊臣,乃武則天重用的酷吏,心狠手辣,憑一己之力,制造了無數(shù)起冤假錯(cuò)案。
至于來俊臣的私審,可以說,是一件和“死”差不多的事情。
甚至很多時(shí)候,生不如死。
所以,前任李正一,想救自己的舅父。
可宋璟被帶走后,整個(gè)宋宅,就被武懿宗軟禁了。
院里院外,全是武懿宗的明崗暗哨,估計(jì)三步一崗,五步一哨,且個(gè)個(gè)提刀拿劍……
原主李正一只有三腳貓功夫,想要逃出去伸冤,恐比登天還難。
再看著宣紙上的句句肺腑之言,李正一知道,這是前任李正一能想到的,唯一一個(gè)能救宋家的辦法了。
他也許是想,自己若死了,這袖中遺言,或許有一絲機(jī)會(huì),能被武則天看到,就能重查此案。
也或許,他是在效仿“安金藏剖腹明志”救李旦的義舉。
幾年前,武則天的第四子——李旦,被誣謀反,武則天讓來俊臣主審此案,而李旦府中的安金藏,卻在獄中剖腹明志,感動(dòng)了武則天,因而赦免了李旦一家。
……
無論如何,前任李正一,是想報(bào)答舅父的養(yǎng)育之恩。
不禁想起,李正一剛八歲時(shí),父母便雙雙去世。
臨終前,母親宋瑤,把李正一托付給了她的親弟弟——宋璟,也就是李正一的舅父。
從小到大,舅父待他確實(shí)不薄,堪比親子。
所以,他才會(huì)為救舅父,割腕自盡,以死明志。
也正因如此,許是同名之故,李正一才從現(xiàn)代,穿越到了他身上。
想起這些,李正一不由得感嘆。
前任李正一,真乃重情重義之人。
捫心自問,身處此境,該當(dāng)如何?
于眾人而言,明哲保身,能不牽連別人,已實(shí)屬難得。
畢竟,并非所有人,都能在“被誣謀反”這樣的緊要關(guān)頭,作出舍生取義之舉,故而難能可貴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
終于有了兩世的所有記憶,李正一心底一陣唏噓……
只是,李正一記得,歷史上,這個(gè)案子好像并未牽涉到宋璟……
而且宋璟,作為之后唐玄宗一朝的賢相,也沒有逝于697年。
那說明……這一切,還有救……
而此時(shí)的武則天,竟嘆了口氣,走到石凳邊,坐下。
然后,看向李正一,輕聲問道:
“李正一,紙上這番話言辭懇切,可是……出自你筆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