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得知自己的父親被緝拿入獄后,蔡琰便趕忙跑去向呂布請求,說她父親平素里并沒有做過什么惡事,希望可以對其從輕發(fā)落。蔡邕這個人在底下還是有些人望的,如果他此番被處理不當,多半將可能會導致一些不大好的情況發(fā)生,至少這會讓士人群體感到大為不滿,從而不利于他們之后作事也將難免。
所以,出于對內(nèi)部穩(wěn)定的考量,呂布此番還是向劉協(xié)奏表了釋放蔡邕的提議,畢竟蔡邕本身的確沒有干過什么對不起漢室的事情,所以應該對其酌情免罪,并使其重新恢復職事。這個事情劉協(xié)本身倒是想要奏準的,但未曾想那王允卻表示蔡邕本身是董卓手下的重要黨羽,對董卓的罪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,故而應當按律同罪處理。
王允這話說的劉協(xié)又不知該怎么決斷了,然而呂布對這個指控卻感到很匪夷所思,且說如果要按這樣一番邏輯來定算的話,那他王司徒先前不也是董卓手下的重要黨羽;他們這些人有哪個之前不是在董卓手下辦事的,即便包括天子本尊都與董卓有著非常重要的干系,難不成其想把這些人都給一并按律辦理了嗎。呂布這話說得倒是很切中要害,但是卻立時受到了王允的斥責,說他這簡直就是在胡言亂語,怎么可以把天子及他們與董卓的黨羽相提并論,這不是十分荒謬的一番認為嗎。
而盡管王允一力主張要將蔡邕算作董卓的黨羽來按罪處理,但彼時還是有很多大臣出來為蔡邕求情的,只是由于王允太過堅定于自己的論罪主張,以至于讓旁人對其都實在無可奈何。于是,當蔡邕得知自己被判定為董卓的重要同黨,且與董卓同罪論處的時候,便忍不住給王允寫了一封書信,希望其那邊可以好好考慮一下他這邊所作出的一番陳述。
蔡邕表示他可以被判處有罪,但是他本人并沒有背棄國家而心向于董卓,且他之前也曾勸過董卓。而當前他還在撰寫后漢的史書,所以如果一定要定他有罪的話,也請站在歷史道義的立場來對他進行公正的判決。而為了能夠將漢朝的歷史順利寫完,他此番愿意承受砍去雙腳的懲罰,以希望其那方可以顧念舊誼,幫助他完成這個理想心愿。
然而,盡管蔡邕已經(jīng)以竭盡渴求的語態(tài)去對王允進行闡述,可依然還是沒有得到王允的任何同情。而這就讓太尉馬日?多少有些看不下去了,且忍不住出來替蔡邕進行陳述辯解。馬日?認為蔡邕這個人是很有才華的,而且他知道很多漢朝過往的歷史典故,且深得天下人望,而為了不使?jié)h朝的歷史遭至斷絕,所以他懇請讓蔡邕存活下來,使其將本朝的歷史寫成一代經(jīng)典,以供后世進行觀瞻。
對于讓蔡邕去書寫后漢歷史這個事情,王允當然是不敢輕易準許的,要知道他謀殺董卓這個事情并不是全然經(jīng)過正常程序來達成的,所以一旦被記錄下來,那肯定會對其產(chǎn)生十分不良的影響。所以他就立時拒絕了這個請求,并聲言當初漢武帝不殺司馬遷,以致其著作誹謗之書流傳后世;而如今國家衰落,四方動亂,倘若留存此等叛逆之臣在天子身側胡書亂寫,則必然將會有損天子的英名;這既不利于天子的圣德傳播,也將損害但他們這些臣屬的清名。
馬日?忍不住感到嘆息,且表示誰人都知蔡邕并沒有任何明確的罪責,且其本身還向來被當作是當世之人的行為表率,是以若能令其將國史著成,則必然可以促成一代經(jīng)典,這也是今世之人所鑄就的一份功勞。而如今這世之表率與國之經(jīng)典都將要遭到毀滅,這與毀壞國家本身又有什么差別,按這樣的作為其運勢又豈能得以持久呢。
盡管王允此時已經(jīng)有所追思與考慮,但對于所作出的決斷他向來不認為可以輕易的變改,尤其是國家大事這樣的情況。所以,王允最終還是決定維持原判,將蔡邕給按死罪論處了。
對于王允處死蔡邕的做法是令許多人都感到非常惋惜的,因而很多人都不能再繼續(xù)支持于王允。而原本跟隨于王允的陳宮,此時也決定要離開王允,他覺得王允這個人在沒有人能夠制御的情況下,已經(jīng)開始變得有些剛愎自專,全然聽不進別人正常的進言。所以他覺得自己即使再留在這里,也只怕終將不會再有什么用處,所以他決定要離開然后投奔到自己那位同門的麾下,來助使其完成此間的蓋世功業(yè)。
然而對于陳宮的前來投效,呂布盡管也是歡迎的,但卻還是忍不住向其發(fā)出了問詢,問其之前在董卓跟前給他搞那一出到底是什么意圖,總不至于真的想要陷他于死地的意思吧。對此,陳宮則半開玩笑的表示那是當然的,如果那個時候他真的一不小心就死在了董卓手里,那他陳宮可就是下一任的門派繼承人了。
當然,這個事情雖然確實是實際存在的,但是卻并非是陳宮的主要目的。所以,陳宮隨后又表示他只是想要測驗一下呂布這方的應變能力,順便再看一看董卓此番是否會是非死不可的命。而按已發(fā)生的情況看來,這或許還當真就是天意使然,原本就已經(jīng)是再三的發(fā)出了提示,可其卻還是絲毫沒有任何的領會,按這般榆木腦袋一顆,你說他不死又該輪到誰來死呢。
對于陳宮的說法,呂布卻似乎有些不以為然,他認為這個事情并不如陳宮表面上所說的這樣,他認為這整個的事情都應當是由王允在背后設計施為。其意在挑起他與董卓爭斗的同時,既能借他的手除掉董卓,又可以借天子不知其有詔書的間隙,來判他一個刺殺當朝尚父的罪名,然后便可以再借天子之手,將他給判處以死刑的罪名。而如這般,董卓既可得死,他也就此殞命,那王允便可立時一人獨掌朝政大權。如此一個連環(huán)之策,還真不可謂不叫一個構思巧妙,而如此精妙的一出巧計,只怕與他陳宮的從旁籌策,也脫不了實際的干系吧。
而對于呂布這樣的一番分析,那陳宮卻未置可否的聳了聳肩,且表示這陰謀計量便是如此,反正不是你算計他,就是他算計你,而關鍵只看誰能算計得過誰。當然,他此番也不過只是聽從于王允這個雇主的指令行事而已,本質上他還并沒有要將其算計致死的意圖,而他也不相信憑其所具有的能耐可以被輕易的算計致死。所以他就按原雇主的意思給其補留了一出,便是將貂蟬給滯留在了郿城的家里,意圖借此來給其制造更嚴重的危機。但結果還是棋差一著,同樣未能造成任何的損傷,這可真是雖智者千慮,而必然有其一失啊。
而說起陳宮在離開王允那方的時候盡管受到了相應的挽留,但事實上那王允卻根本就不在意他留下還是離開,因為即便是他這邊走了一個,在別處那邊也仍然還是有人可以為其所用。比如尚書仆射士孫瑞,以及剛出獄的黃門侍郎荀攸等。所以他走也就走了,卻并不會令其那方感到有多少的惋惜,反正該達成的目的也都已經(jīng)達成了,這所謂的惋惜也就沒有什么特別的必要了。
不過,盡管士孫瑞還依然如同往常那樣的依附在王允的帳下,但是荀攸那邊卻并不打算再繼續(xù)投靠于王允,這當然也主要是跟蔡邕的死有其直接的關聯(lián)。所以他隨后也是跑到了呂布這一邊的隊伍里來,且認為還是跟著呂布一起干事可能要更加的有其希望一些。
然而對于陳宮的事情呂布那方并沒有繼續(xù)深究,而他現(xiàn)在也只能專門處理與軍務相關的一些事情,對于政務上的一些關聯(lián)事項他卻并沒有辦法予以任何的插手。所以他目前也就沒有再考慮那么多,而準備要將自己與貂蟬的婚事給得機辦理一下,畢竟已經(jīng)耽擱了那么長的時間,也該是時候給盡快辦理一下了。
而一聽說呂布要結婚,身為天子的劉協(xié)就主動提出要前來參加婚禮的要求,并讓仍舊任職于黃門侍郎的荀攸前來通告呂布。而原本呂布也只是想簡便的辦理一下,只打算邀請一下周邊的幾個親熟之人一起吃頓喜宴慶祝一下,連王允那個貂蟬名義上的義父那里他都沒有發(fā)出請?zhí)?。而如今天子要來,他就不得不隆重的辦理一下了。然后既然天子都來了,那王允等一些大臣一聽說這個事情,便也都相繼不請自來了,并都各自帶了相應的禮物。
而對于王允的到來,呂布那方當然也沒有表現(xiàn)出有多少的異常,只是將其給當成一般的普通人來對待,然后正常的禮數(shù)該有的肯定也還有。倒是王允那邊,卻不免對他與貂蟬兩人給予了口頭上的責怨,說結婚這么大事情也不跟他說一聲,這還有將他給當成義父來看待嗎。對此二人又如何能說些什么,只能假裝按常理來賠個不是,且表示其眼下公務繁忙,不愿意耽擱其寶貴的時間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