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閔公,魯國第十七任國君,魯莊公與叔姜之子,名啟,在位時間二年。
魯閔公元年,即公元前六六一年,六月,安葬魯莊公,在時間上是有些遲的,這是因為魯國動亂。
八月,魯閔公與齊桓公在落姑會盟,魯閔公請求齊桓公讓季友回到魯國,齊桓公答應(yīng)了,就派人到陳國召季友前來。
魯閔公在郎地等待多日,季友從陳國到來與魯閔公會面,回到魯國。
冬季,齊國的仲孫湫到魯國來慰問,見到魯國內(nèi)亂和慶父專政,感嘆,不去慶父,魯難未已。
魯閔公二年,即公元前六六零年,夏季,魯國為魯莊公舉行大祭,《左傳》認(rèn)為這太快了,所以《春秋》才會記載。
八月,慶父派卜齮(yǐ)(魯國大夫)刺殺魯閔公,這是因為慶父和哀姜合謀想要讓慶父成為魯國國君。
當(dāng)初,魯閔公的保傅(古代教導(dǎo)天子和諸侯子弟的官員)侵占卜齮的田地,魯閔公沒有阻止,卜齮因此對魯閔公心生怨恨,故相助慶父殺魯閔公。
魯閔公死后,季友和公子申(魯莊公之子)逃到了邾國。
短短兩年之內(nèi),魯國兩位國君被殺,魯國陷入了極度的混亂之中。
于是,季友在邾國聯(lián)合魯國人驅(qū)逐慶父。
九月,慶父逃到了莒國,哀姜也逃到了邾國。
季友帶著公子申回到了魯國,擁立公子申為國君,是為魯僖公。
魯國以財貨向莒國求取慶父,莒國同意了,等到達(dá)了密地,慶父讓公子魚向魯僖公請求赦免,可沒有等到同意,公子魚哭著回去了。
慶父聽到了公子魚的哭聲,就知道自己命當(dāng)該絕,便上吊死了。
他的后代名為孟孫氏,魯國三桓之一。
次年,而齊國的齊桓公聽聞了哀姜在魯國的作為之后,就讓人到邾國去將哀姜帶回齊國,在夷地殺死了哀姜,帶回了齊國。
魯僖公向齊國請求哀姜的尸體,仍然以夫人的規(guī)格下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