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哀公,鄭國第二十四任國君,鄭聲公之子,名易,在位時間八年。
鄭哀公在位的時間不短,但是史書上對于他的記載卻是幾乎沒有。
太史公也不過在《史記·鄭世家》中留下了‘鄭人弒哀公而立聲公弟丑,是為共公’。
而鄭哀公的繼任者,鄭共公,其實也一樣,在史書上并沒有留下了什么內(nèi)容。
鄭共公三年,即公元前四五二年,三晉(魏、趙、韓)消滅了智伯。
晉國的命運眼看著就要走到盡頭了,那么一直都受晉國擺布的鄭國還遠(yuǎn)嗎?
如果說他們之間有必然的關(guān)系,那是胡說八道,這世間沒有這么強(qiáng)的因果關(guān)系。
但是很顯然易見的是,晉國已經(jīng)羸弱不堪,鄭國也動亂不止,在浩蕩的歷史浪潮下,他們已經(jīng)沒有抵抗、改變和適應(yīng)的能力。
所以之后的一切,就顯得是那么的必然,好像已經(jīng)冥冥中已經(jīng)安排好了一樣。
鄭共公三十一年,即公元前四二四年,共公去世,他的兒子公子已繼位,是為鄭幽公。
可惜的是,鄭幽公在位不到一年,要不然也不會謚號為‘幽’了。
何為幽?蚤孤鋪位曰幽,鋪位即位而卒。
鄭幽公元年,即公元前四二三年,晉國韓武子討伐鄭國,殺死了鄭幽公。
鄭幽公死后,鄭國人就擁立了鄭幽公之弟,公子駘為鄭國國君,是為鄭繻公,在位二十七年。
鄭繻公繼位之后,晉國的韓武子對鄭國的侵犯越加過分,鄭國的國土都縮小了一半。
鄭繻公十五年,即公元前四零八年,晉國韓武子奪走了鄭國的雍丘(今杞縣地),鄭國的國都因此受到了威脅。
這個時候,鄭國不得不遷都了,遷到了當(dāng)初鄭桓公為鄭國崛起準(zhǔn)備的京邑。
鄭國還修筑長城,鞏固鄭國的西部邊界。
鄭國到了這種地步,采取了‘避強(qiáng)擊弱,遠(yuǎn)交近攻’的策略,聯(lián)合齊國攻打衛(wèi)國,奪取了衛(wèi)國的毋丘(今山東曹縣境內(nèi),哇,是曹縣耶!)
鄭繻公十六年,鄭國討伐韓國,奪取了韓國的負(fù)黍(今登封境內(nèi))。
鄭繻公二十年,即公元前四零三年,魏、趙、韓三家強(qiáng)分晉國,周威烈王冊封他們?yōu)橹T侯。
鄭繻公二十三年,即公元前四零零年,鄭國攻打韓國首邑陽翟,又一次成功。
鄭國在如此危亡的時候,竟然出現(xiàn)了一絲的振興跡象
可這個時候,楚國突然攻打鄭國,鄭國不敵。
鄭繻公二十五年,即公元前三九八年,鄭繻公因為討好楚國而殺死鄭國相國駟子陽。(一說,乃是鄭人殺子陽)
鄭國在如此危亡的時候,依然殺死了自己國家的相國,你說這個國家還有希望嗎?
或許是少許的軍事成功,讓鄭國嘗到了一些甜頭,或許是認(rèn)為可以投向楚國來保全自己。
鄭國破滅了自己內(nèi)部團(tuán)結(jié)的希望,其實也是讓自己的命運真正走到了盡頭。
鄭繻公二十七年,即公元前三九六年,子陽的黨羽殺死了許繻公,立了鄭幽公的弟弟公子乙為鄭國國君,是為鄭康公。
從鄭哀公被殺的公元前四五五年,到鄭繻公被殺的公元前三九六年,這六十年時間里,鄭國的國君被殺害了三位,其中有兩位還是被自己的國人殺掉的。
這樣的情況不要說是鄭國這樣弱小的國家,就算是再強(qiáng)大的國家,也會有極大的危機(jī)。
而這也恰恰能夠反映出了鄭國的氣數(shù)快要盡了,本就國力衰落不堪的他,內(nèi)憂外患一來,可能就真正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