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舒冷笑到:“本宮萬萬沒想到,在你的心中,居然以為是為了皇位,為了你那個所謂的江山,你可知道,本宮真正關心的是什么,你說的沒錯,凌兒是被本宮驕縱,那又如何,哪個做母親的不寵溺自己的孩子,本宮要的就是你的一句話,可你始終未能對本宮坦誠,那么多年以來,本宮未曾虧欠過你李洛,自從生下凌兒之后,你可曾一日正眼瞧過本宮,哈?你連今日是本宮的生辰都忘卻了,對吧”?
李洛心里咯噔一下,還記得從前的時候,他們也曾經恩愛,也有過甜言蜜語,每年到了劉舒的生辰就會帶她出去山澗小溪玩耍散心,這過去許多年,卻從未想起,剩下的只有對皇后的恨,以及忌憚那劉家的軍隊。
李洛感嘆的說到:“梓童,你當朕不想好好待你嗎?是你一直鉆了牛角尖,生下凌兒第二年的生辰,朕本想與從前一樣邀你出外游玩,那日就在你宮殿之外,朕可就在你宮殿之外啊,你與親弟劉湛說了什么可還記得?你們倆那是密謀要造朕的反啊,想逼迫朕,逼迫朕把太子之位立給凌兒,當時你可知道朕又多么痛心,朕沒在追究你們,那都是因為劉毅愛卿的忠心,你叫朕還如何對你坦白”?
劉舒瞬間癱軟在了地上,顫顫巍巍的說到:“什么?那天你來過后宮,我......怎么不知道,那些該死的奴才,都未曾提起”。
李洛回答:“本想給你驚喜,怎會讓人提前告知,而且你們?yōu)榱伺抡勗拑热菪孤?,提前就把宮內奴才遣回了住所,寢宮之外空空如也,也正是這樣,你們才能肆無忌憚,暢所欲言,難道不是嗎”?
劉毅一聽先是看了看一旁的劉湛,隨后怒罵劉舒到:“你們這是要當賊子啊,你們可真是劉家的好兒孫,陛下,臣劉毅懇求撤去我長兄三軍統(tǒng)帥之職,也懇請陛下撤去我劉家一干人等大將軍以及將軍之職,以后劉家軍聽憑陛下調遣”。
劉湛立馬說到:“叔父,您這是瘋了嗎?這一旦做了,那我父豈不是莫名被牽連,我等豈不是會死無葬身之地呀”。
劉毅說到:“你父親與我一生忠義,為了百姓蒼生,哪怕是死也在所不惜,眼看我劉家無能未出一個好的將領,那白兒本是能繼任三軍統(tǒng)帥的好苗子,可讓我痛心疾首啊,那么年輕就故去,哀莫大于心死,雖然只見過數(shù)面,可我依然將他看為知己,比起你們這些逆子可要好上太多,這大洛的天下豈能敗在你等之手,殿外騎兵何在,給本將軍速速拿下劉湛”。
殿外重兵,本就是劉毅的死士,本非戰(zhàn)事,士兵不許穿重甲入宮,可劉毅發(fā)覺平日軍隊調度情況不妙,但又說不上來,再聽人稟報,今日連皇帝的兵傀也出現(xiàn)在了宮門之外,就知道今日之事不簡單,本想是進宮勤王救駕,如今知道了劉湛等早有密謀,那還不就直接當場拿下。
沒一會時間,劉湛就被五花大綁了起來,此時殿外居然也聚集了一些劉湛的親信,但也都被劉毅的重騎兵給捆了個結實。
劉毅對劉湛說到:“好啊,你個逆子,真沒想到,你連我也騙,你集結如此多的士兵,意欲何為,難不成你想自己當皇帝”?
劉舒急忙說到:“這都是本宮的主意,與家弟無關,平日軍營調度,也都是本宮指使,若今日真要殺人,叔父可將舒兒斬殺,此事不要牽連凌兒和家弟”。
劉毅說到:“只怪我長兄平日只知操兵,疏于對你們的管教,你等犯下的錯誤,我們做長輩的責無旁貸,陛下,臣愿斷臂先贖其罪”說完直接右手拿起寶劍就砍斷了左臂,瞬間血濺宮廷,那斷臂落地之聲都非常沉悶,雖然將軍已老,可斷臂之后,身姿依然挺拔。
李洛一見,立馬心痛的上前扶著劉毅,顫抖的說到:“愛卿啊,他們之過,怎能由你贖之啊,你這是何苦啊,來人啊,速速叫太醫(yī)過來,給將軍包扎傷口”李洛向門外吼道,過了不一會,幾位太醫(yī)迅速趕來,但看見殿內這一幕,還真被嚇的不輕,手上在包扎著傷口,可心里都直打鼓,今天就怕是都出不了這大殿,要身死當場了。
劉毅畢竟年邁,痛到是忍住了,可也久久沒能說話,等傷口縫合的差不多的時候,卻說到:“我劉家世代為百姓守疆土,經歷了兩朝,什么是昏君,什么是明君都一清二楚,背叛了前朝的我們,已經是叛臣,如今明知萬歲圣賢,卻要反,你們這是將我劉家置于何地,百年之后外人將如何評論,你們有何面目死后去見列祖列宗”。
李玄此時知曉了一切,也看出了劉毅的忠誠,這皇家之事將來自己責無旁貸,看來這太子之職是絕對不可讓李凌繼承,對百姓,對大洛絕對無益。
李玄說到:“劉毅將軍大義,玄兒愿以太子名義起誓,今日之事,將來絕不再提,劉家等家將也無需擔憂,撤軍之事,茲事體大,國有內賊,外有番邦作亂,您可千萬挺住,剛才的一切也并非皇后與劉湛二人之錯,兒臣懇請父皇饒恕他們”。
李洛驚訝的說不出話來,這謀逆之事,直接受害者就是這玄兒,可他居然能如此大度,再加上兵傀本就被眼前這位昶幕給收走,這有了足夠的籌碼能夠壓制劉家軍隊,可他并未如此去做,而是幫他們求情,很明顯李玄這一招也是收買人心,一旁的劉家重騎兵也都更加的對這太子尊敬。
李洛說道:“玄兒當真如此想法?你不怕將來他們造反?不怕將來他們威脅到你的生命嗎”?
李玄說到:“父皇,您消氣,兒臣想的明白,他們不就是想要求得太平嗎?現(xiàn)在兒臣愿意前事不計前嫌,只看后面如何做,兒臣已并非以前軟弱可欺,就算強者來了,孩兒也能一人之力抵抗,為君者也需容人之量,父皇今日之事就此作罷,今后勿提,后宮之事還請交由父皇處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