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氏:“我們曙哥兒也是官宦子弟呢,他叔爺也在禮部任職,他叔叔現(xiàn)在是……”
李德山呵呵笑:這話你在蜀中說說還可以,到了這兒千萬別在別人面前說,會被人笑話的。
到了京城,走大街上,官員一抓一大把,就我們李家那幾個官兒,根本就不值一提?!?p> 張氏:“不提就不提吧,以后我們曙哥兒肯定有出息。”
張氏看著那邊少年郎當中的李曙,是越看越喜歡。
既然相公說現(xiàn)在家族里沒有什么大官,那以后就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。
“還有那個,跟曙哥兒一起碰杯的那個,我看呀也不賴?!?p> 李德山看了一眼那邊慢條斯理地說道:“他叫蔡蓧,是蔡家五郎。”
張氏:“哪個蔡家?”
李德山:“京城也就只有這個蔡家了。”
張氏:“你是說……蔡…”
李德山點點頭。
張氏也就不吭聲了。
蔡家那不是她一個婦道人家能夠談?wù)摰摹?p> 李德山也微微皺起了眉頭。
蔡家,當然就是指的當今宰輔大人蔡京。
剛才李德山聽那些個年輕人說話的口音就帶些福建那邊的口音,已經(jīng)有些懷疑了,所以才叫李來去打聽的,果不其然,打聽到隔壁是蔡家預訂的,那個眾人喊五郎的就是蔡京的第五個兒子,蔡蓧。
對于蔡京這位連任幾次宰相的人,大起大落,真的是一言難盡。
蔡京是興化軍仙游縣慈孝里赤嶺(福建莆田仙游縣楓亭鎮(zhèn)東宅村)人。
蔡京于熙寧三年登進士第,調(diào)任錢塘尉、舒州推官,累遷起居郎。出使遼國回來,被任命為中書舍人。此時他的弟弟蔡卞已是中書舍人,按規(guī)定,做官要以先后為序,蔡卞請求排位在蔡京之后,兄弟二人同時負責書寫詔命,朝廷以此為榮。蔡京被改為龍圖閣待制、知開封府。
元豐八年(1085年),群臣議立新君,蔡京附會蔡確,想害王珪并貪定策之功,沒成。司馬光掌權(quán),恢復差役法,限期五天,臣僚們都擔心太急迫,只有蔡京如約,使其轄區(qū)全部改雇役為差役,沒一人違反。他到政事堂向司馬光匯報,司馬光高興地說:“若人人奉法如君,有什么行不通!”不久,臺、諫官說蔡京懷奸邪、壞法度,因此蔡京調(diào)到地方為知成德軍,改知瀛州,調(diào)到成都。
諫官范祖禹論說蔡京不可用,于是改為江、淮、荊、浙發(fā)運使,又改知揚州。經(jīng)過在鄆州、永興軍任官后,遷為龍圖閣直學士,再知成都。
紹圣初年回到朝廷,任代理戶部尚書。章惇又改變役法,設(shè)機構(gòu)討論,長時間不能決策。蔡京對章惇說:“按熙寧役法實行,還有什么可議論的?”
章惇同意,于是決定采用雇役法。差役雇役兩法,司馬光、章惇不同。十年間蔡京再歷此事,易如反掌,蔡京與他們兩人互相依仗而成就此事,有見識的人因而發(fā)現(xiàn)他的奸猾。
若重用此人,朝廷必有大患?!彼抉R光念蔡京完成差役法有功,出知成德軍(今SJZ一帶),改瀛州(今HEB省河間市),徙成都,又改知揚州,歷知鄆州(今SD省東平縣)。
宋哲宗元祐六年(1091年)又讓蔡京知永興軍(轄今陜甘各一部)。蔡京每到一處,毫無怨言,大力開展“廢新復舊”,以表達自己對朝廷的忠孝之心。元祐七年(1092年)四月,以蔡京為龍圖閣直學士,知成都府。在禮部侍郎兼侍讀范祖禹的大力阻撓下,蔡京的知成都府之職被罷免,調(diào)任江淮浙發(fā)運使。
…………
對于這些朝堂上的事情,和蔡京的為人,李德山其實知道得并不多,這些都是聽彭榮先生和智慧大師說的。
彭榮先生對蔡京的為人很是不恥,說他是墻頭草,左右逢源,欺上瞞下,奸詐小人。靠著一手書法博取了官家的喜歡和信任。
如果是先帝還在,哪有他得道的時候。
還說幸好他兩次知成都都沒有來成,不然還不知道要把成都府搞成什么樣子。
智慧大師就笑道:萬幸。如果他來了,先生定不會來此隱居了,你我也沒有今日的相逢,幸甚,幸甚……”
這次攜子進京,彭榮先生還叮囑李德山,最好是不要跟蔡家有什么接觸。
李德山當時還想:蔡家那么大的門第,怎么會跟自己有來往?
雖然李家也有人在京為官,但是都是些不起眼的閑職,宰相大人哪里把他們放在眼里,更何況自己這個商人。李家也從未想過去巴結(jié)蔡家。
沒想到今天居然跟蔡家人碰上了。
雖然那只是蔡京的兒子,但是還是敬而遠之的好。
只是看曙哥兒的樣子和他很談得來,現(xiàn)在就算了,回去后得提醒一下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