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宋仁宗趙禎對歐陽修吩咐完畢,站在首列的晏殊,便持笏而出,表示反對道:“啟奏陛下,老臣以為,陛下單獨召見街道司的王司丞,期期以為不可。上述兩份奏折內(nèi)容,在東京城內(nèi)實施與否,攸關(guān)我大宋江山社稷,陛下不可停薪此人一面之詞。正所謂‘兼聽則明,偏聽則暗’。
“若是陛下下了早朝之后,真要召見街道司的王司丞進宮覲見,向他問詢有關(guān)上述兩份奏章內(nèi)容事宜,應當有持不同意見和看法的大臣在場。若是街道司的王司丞,可以說服持有反對意見的幾位大臣,再在東京城內(nèi)實施,才是萬全之策,還請陛下明察?!?p> 端坐于堂上的宋仁宗趙禎,覺得晏殊所言頗有道理,當即就改變了主意,重新定奪道:“晏公方才所言極是,是朕考慮得不夠周全。朕采納晏公說言之建議,不單獨召見街道司司丞。
“為了能夠廣納諫言,朕現(xiàn)決定,今日辰時兩刻,在垂拱殿內(nèi)召見街道司司丞的同時,同平章事晏公,御史中丞王拱辰,參知政事賈昌朝、開封府尹包拯、右正言歐陽修,諸卿借一同前往商議便是?!?p> 在宋仁宗趙禎點名的這幾位參加早朝的大臣里面,支持在東京城內(nèi)實施交通規(guī)則的人,分別是包拯和歐陽修,反對的人則是賈昌朝和王拱辰,而宋仁宗趙禎之所以把晏殊帶上,是因為晏殊位高權(quán)重,善于從中斡旋當和事佬,有晏殊在,正反兩派都不會出現(xiàn)爭執(zhí)和糾紛。
原本對于宋仁宗趙禎做出單獨召見街道司司丞的這個決定,王拱辰和賈昌朝等十多名大臣,都是持反對意見的,幸好在這個時候,德高望重的晏殊挺身而出,建議宋仁宗趙禎從單獨召見,改為與持有正反意見的幾位大臣一起商討,這才堵住了他們的嘴。
對于宋仁宗改弦易轍的決定,包拯和歐陽修自然也沒有任何意見,在他們兩個人看來,若是街道司的這個王司丞,不能夠說服王拱辰等人,恐怕也難以說服他們倆。
此事成與不成,等下到辰時兩刻許,就得看街道司的王司丞,他在垂拱殿之內(nèi)的表現(xiàn)如何了。
下了早朝,已到卯時四刻的光景,宋仁宗趙禎擺駕離開了紫宸殿,前往垂拱殿之內(nèi)休息,而晏殊等五名大臣,則是跟在宋仁宗趙禎的后面,也來到了垂拱殿。
不同的是,宋仁宗趙禎則是在垂拱殿之內(nèi),半臥在御榻上歇息,而晏殊等五名大臣,則是在垂拱殿門外等候
宋仁宗體恤在他們當中,晏殊年事已高,已過知天命的歲數(shù),便特意命張茂則為晏殊一人賜座,讓他坐在垂拱殿門外候旨,至于其他四個人則就沒有那么好的待遇了,他們只能夠站在殿門外,迎接著街道司司丞王浩的到來。
過了大概有大半個時辰的功夫,到了辰時一刻的光景,王浩這才在幾名大內(nèi)侍衛(wèi)的帶領(lǐng)之下,趕到了垂拱殿的門外。
由于在這一路之上,王浩雖乘坐馬車進入到宮門,可是入得了宮門之后,便一路步行趕來,在此期間,他片刻的功夫偶讀沒有他停歇,足足走了差不多有兩刻的功夫。
來到垂拱殿門外的王浩,已經(jīng)累得是滿頭大汗,氣喘吁吁,他向一路護送前來的那幾名大內(nèi)侍衛(wèi)拱手作別后,當著晏殊等五名朝廷大臣的面,旁若無人一般地斜靠在垂拱殿門外的一根廊柱上歇息。
王浩望著東升的旭日,一邊用衣袖擦拭著額頭的汗珠,一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,完全沒有意識到,在距離他旁側(cè)大抵有五丈開外的地方,等候著他前來的五位大臣。
“王司丞,你倚靠在廊柱上做甚,諸位大臣在此等候你多時,都準備跟你一起進殿面見官家。你還不趕緊過來,向諸位大臣問安。”站在晏殊旁側(cè)的包拯,看到距離他大抵五丈開外的王浩,斜靠在一根廊柱歇息,并沒有第一時間前來向他們五位大臣請安,過了片刻的功夫之后,實在是看不下去,便站在原地,面朝著王浩,大聲提醒道。
從宮門到垂拱殿的路上,那幾名大內(nèi)侍并沒有帶他走垂拱殿門前的大道,而是走的側(cè)門前的小道,因為在這幾個大內(nèi)侍衛(wèi)看來,此人不過就是個從八品的芝麻綠豆大的官兒,在宮中走大道實在是有些顯擺和打眼,還是走小道為好,顯得低調(diào)一些。
而王浩徒步走了大抵兩刻的功夫,到了垂拱殿側(cè)門前的廊下,已經(jīng)累得是筋疲力盡,他并沒有注意到在五丈開外,垂拱殿正門外的那五位大臣。
突然被包拯這么一提醒,歇息了片刻之后的王浩,當即就側(cè)身循聲看去,這才跟哥倫布發(fā)現(xiàn)了新大陸似的,真是不看不知道,一看嚇一跳。
讓此時的王浩,大為震驚的是,就在他身前大抵五丈開外的地方,看到了站在垂拱殿正門前的包拯,同時,也看到了跟包拯同樣站著的還有三個中年男子,還有一位年紀稍長一些的男子,則是坐在一把椅子上。
除此之外,王浩還驚訝地發(fā)現(xiàn),包括包拯在內(nèi)的這五名中年男子,身穿的官袍,要么是朱色,要么是紫色,不用說,官階都在五品以上,甚至是三品以上,俱都是朝廷重臣。
見此情景,王浩不敢有絲毫的怠慢,趕緊快步走上前去,沖著包拯等五名大臣,拱手作揖,恭敬有加道:“下官街道司司丞,向各位官人請安?!?p> 只待王浩話音剛落,原本坐在椅子上的晏殊,當即就站起身來,先是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立在他身前的王浩,疑惑不解地問詢道:“你,就是街道司剛上任不到十日的司丞?”
雖說,晏殊前幾日便知曉,街道司司丞換了人,是趙官家親自下詔,由開封府尹包拯代為任命,他并未見過王浩本人,還以為是個成熟的男子。
由此,晏殊自然卻并不了解新任的司丞如此年輕,他原本以為至少應該三十出頭呢,沒有想到的是,卻是一個毛頭小伙子,看上去也就剛及弱冠之年,著實讓他感到有些吃驚。
王浩看到坐在椅子上的這位,在五名大臣里面年紀稍長的男子,一臉疑惑不解的樣子,他趕緊拱手施禮,回答并問詢道:“啟稟官人,下官姓王名浩,是剛上任的街道司司丞,在此拜過官人,不知官人高姓大名,擔任何等要職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