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此同時。
汴京。
狄青班師回京,宋仁宗大喜,命人在垂拱殿置備酒宴,為其慶賀。一切似乎又要恢復(fù)往日的平靜,然后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出現(xiàn)了……
一天,宋仁宗與龐籍等官員議完朝事,忽然對龐籍道:“之前對平定廣南的部分卿賞賜太少,所以朕打算任命狄青為樞密使,孫沔為樞密副使,石全彬先給他觀察使的俸祿,等一年后再升任其為觀察使;高若訥遷一官,加近上學(xué)士,置之經(jīng)筵;召喚張堯佐回宣徽院?!?p> 宋仁宗聲色俱厲,完全不是商量的語氣,更像是命令。眾臣愕然。
之前,廣南捷書送達朝廷,宋仁宗對平定廣南之亂的功臣皆有封賞,同時對于戰(zhàn)爭中犧牲的人將其尸體送回家,沒家人的就葬祭之。
儂智高侵略過的州縣免除田賦一年、死事科徭二年;準(zhǔn)備參加貢舉的人免參加解試,直接參加禮部的貢舉考試。
一番賞賜下來,唯一讓宋仁宗舉棋不定的就是狄青的賞賜。他將龐籍喚至身邊,道:“狄卿能破敵也有龐卿的舉薦之功啊!”
龐籍道:“能為官家分憂是臣分內(nèi)之事?!?p> 宋仁宗道:“狄卿平定廣南之亂,朕欲提拔他為樞密使、同平章事。”
龐籍大驚,拱手而拜,道:“還望官家收回成命?!?p> 宋仁宗疑惑道:“為何?”
龐籍道:“從前太祖時,慕容延釗率兵一舉奪得荊南、湖南之地方圓數(shù)千里,兵不血刃,不過升官封爵,賞賜金帛,也沒有升為樞密使。
曹彬平定江南,擒拿李煜,欲求使相,太祖沒同意,說‘如今西有汾晉,北有幽薊,你為使相,哪肯再為朕死戰(zhàn)呢’,于是只賜錢二十萬貫而已。
祖宗重名器如山岳,輕金帛如糞壤,官家也應(yīng)當(dāng)效法。狄漢臣奉官家威靈,殲滅惡賊,確實應(yīng)當(dāng)褒賞。
若任命為樞密使、同平章事,則他名位已達極點。我們無法預(yù)警寇盜之事,萬一他日狄漢臣又立大功,官家欲以什么官位賞賜他?
況且樞密使高敏之無過,怎能罷免他呢?不如且與移鎮(zhèn),加檢校官,多賜金帛,亦足以報其平定之功?!保ǜ呷粼G,字敏之)
宋仁宗道:“之前諫官、御史說高卿舉薦胡恢書寫石經(jīng),胡恢為人陰險,品行不端。還有,高卿手下在前面開路的人毆人致死,怎么能說他無過呢?”
龐籍道:“如今官員舉薦人擔(dān)任京官,如果沒有成功出任,舉薦者不必坐罪。高敏之舉薦胡恢沒成功,怎么能因為這件事罷免他樞密使一職呢?
再說前面開道之人不幸毆人致死,高敏之當(dāng)即命人抓那人去開封府正法,他有何罪??!
況且當(dāng)時諫官、御史彈劾他時,您已赦免于他,如今又追責(zé)這件事來治他的罪,這不太好吧?!?p> 宋仁宗思索著,狄青立下大功確實應(yīng)該賞,可他已經(jīng)位居樞密副使,除了升任樞密使無官可升,可朕真的很想升他的官啊!
這該怎么辦呢?
龐卿說的也不無道理,要不還是算了吧,別的地方彌補一下好了。
參知政事梁適宋仁宗表情微變,似乎準(zhǔn)備妥協(xié),思忖著,官家,你可別放棄,一定要堅持己見??!
宋朝平章事由兩人或三人擔(dān)任,以分相權(quán),一人為首相,一人或兩人為次相。
一旦宰相之位有空缺就要樞密使補之,也就是現(xiàn)任樞密使高若訥補之,但如果樞密使是狄青就不同了。
武官出身之人不能拜相,既然狄青不能拜相,就由參知政事梁適或者劉沆來補。梁適拜相的幾率更大一點。
梁適密切關(guān)注著宋仁宗的表情變化,忽見其微微嘆息一聲,只怕要妥協(xié),急忙道:“官家,王則只占據(jù)貝州一城,文寬夫攻而拔之,回來拜為宰相。
儂智高侵擾廣南兩路,狄漢臣討伐平定之,任命為樞密使有什么過分的呢!”(文彥博,字寬夫)
龐籍道:“貝州之賞,當(dāng)時議論者已嫌其太厚。寬夫當(dāng)時是參知政事,宰相有空缺也理應(yīng)讓他來補位,更何況他還有功呢。
再者,文臣為宰相,人事變動無常,武臣為樞密使,非有大罪,不可罷免。
臣不想讓狄漢臣出任樞密使,不只是愛惜國之棟梁,也是想要保全他的功名罷了。
狄漢臣起于行伍,突然提拔為樞密副使,朝廷內(nèi)外都認為本朝從未有之。如今他立下大功,之前對他升遷之事頗有微詞的人總算不提此事,如果再賞之太過,又要召來眾人的議論?!?p> 宋仁宗思索片刻,沒有做出決定,而是對龐籍道:“容朕再好好想想?!?p> 隨后的幾天,龐籍見宋仁宗猶猶豫豫,極力勸說多日總算說服對方作罷。
宋仁宗雖然答應(yīng)龐籍不再升狄青為樞密使,但只賞賜點錢似乎對其立下汗馬功勞有所虧欠,總想彌補點什么,突然讓他想到一個辦法,于是將龐籍召至身邊,道:“朕欲升狄卿兒子的官,卿以為如何?”
龐籍道:“昔日衛(wèi)青有功,四子皆封侯。此事有先例,官家可以為之?!?p> 宋仁宗心中的大石總算放了下來,笑道:“就這么辦,還是你考慮的長遠啊!”
幾天后,詔令下達,狄青為護國節(jié)度使、案宋史宰相表作護國節(jié)度、檢校太尉、河中尹、兼御史大夫,樞密副使、依前宣徽南院使。
本來一切塵埃落定,可如今宋仁宗突然變卦要升狄青為疏密使。龐籍愕然道:“容臣等退至中書商議,明日再奏?!?p> 宋仁宗厲聲道:“勿往中書,只在殿門合內(nèi)議之,朕坐于此等你們的結(jié)果?!?p> 龐籍與眾官員退至殿門合內(nèi),無不為之嘆息。
宋仁宗平時對朝臣們都很和氣,很少露出今天這般果決嚴厲的姿態(tài),可見此事已不容再議。
大家商議片刻,覺得所說無益,就這么辦吧,于是回到宋仁宗面前,表示同意此舉。
宋仁宗聽后容色乃和,命人著手起草詔書,樞密使、戶部侍郎高若訥改任尚書左丞、觀文殿學(xué)士、兼翰林侍讀學(xué)士、同群牧制置使;
樞密副使、宣徽南院使、護國節(jié)度使狄青升任樞密使;
判河陽、宣徽南院使張堯佐回宣徽院供職;
樞密直學(xué)士、給事中、新知杭州孫沔為樞密副使,不日下發(fā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