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軍取道居庸關,經懷來,宣府一直北上。三萬輛武剛車運著二十萬石糧食,沿途每過十天,在有水源的地方修筑城寨,然后存放一批糧食,并派軍士守衛(wèi)。
出塞以來,風光逐漸與塞上不同。到處黃沙漫漫,無邊無際。天地空曠,荒涼蒼茫,似乎沒有人煙。
進入漠北腹地以后,竟然沒有遇到本雅失里的一兵一卒。朱棣君臣不喜反疑,唯恐中了本雅失里的埋伏。于是朱棣嚴令各部互為羽翼、齊頭并進,不得孤軍深入,以免落入圈套。
就這樣穩(wěn)打穩(wěn)扎地行軍一個多月,明軍終于抵達臚朐河。這里是韃靼部的根據地。紅日西沉,臚朐河靜靜地流淌向遠方。大草原一望無垠,滿目都是清爽的綠色。依然還是沒有發(fā)現韃靼軍隊的蹤跡。眼看即將天黑,明軍只得在臚朐河畔安營扎寨。
入夜,星月燦爛,臚朐河一帶寧靜異常。皎潔的月光照在臚朐河上,好像白銀一般閃亮。朱棣夜不能寐,帶著朱高煦、楊榮、金純來到臚朐河邊,蕭毅、韓武及其他侍衛(wèi)在旁護駕。
朱棣遠遠地望著河對岸,自言自語地說道:“本雅失里去哪里了?”
朱高煦說道:“父皇,是不是本雅失里聽到天兵征討,嚇得逃跑了?”
朱棣搖了搖頭。
楊榮說道:“漢王殿下,本雅失里剛愎自負,早就要與我大明為敵。他此次絕不可能不戰(zhàn)而逃?!?p> 金純也說道:“古人說,皮之不存毛將焉附。這里是本雅失里的老巢,他若是不戰(zhàn)而逃,其他部落必定不敢收留他,韃靼也將一蹶不振?!?p> 朱高煦大為不解,問道:“金大人,你為什么說其他部落不敢收留本雅失里?”
金純笑了笑,說道:“殿下,本雅失里手握重兵、囂張跋扈,怎么會甘心寄人籬下呢?其他部落要是收留了他,豈不是引狼入室、惹火燒身?”
朱高煦哈哈大笑,說道:“金大人說得確實有道理。不過,即使本雅失里不戰(zhàn)而逃了,韃靼也不見得一蹶不振吧?”
楊榮說道:“漢王殿下,本雅失里要是真的不戰(zhàn)而逃,那么韃靼的軍民就不會再相信他,甚至會推舉出一個新的可汗。本雅失里若是不回來爭奪汗位,韃靼一分為二,實力大減。他要是回來爭奪汗位,那么……”
“那么韃靼肯定會內訌,是不是?”朱高煦打斷楊榮的話說道。
楊榮點頭微笑,說道:“漢王殿下果然聰慧!”
朱高煦非常高興,摸著八字胡說道:“還是你們這些讀書人的花花腸子多!”
朱棣微微哼了一聲,眾人立刻不敢再說話。四周寂靜一片,耳畔傳來風聲、流水聲和蟲豸的鳴叫聲,更加顯得無比靜謐。
朱棣目光炯炯,左手按著劍柄,沉聲說道:“本雅失里不可能逃!他會不會在河對岸給我們設下了什么埋伏?”
朱高煦毫不在意地說道:“父皇勿憂,待兒臣明日領三千精兵過河一探虛實。就算本雅失里有埋伏,兒臣也要殺得他片甲不留!”
朱棣看了一眼朱高煦,說道:“不得莽撞!首戰(zhàn)不可敗,敗則士氣全無。在沒有本雅失里的確切消息之前,任何人不得輕舉妄動!”
朱高煦著急起來,說道:“父皇,我們不可能一直在這里等下去吧?”
朱棣默然不語。他深邃的目光一直望著對岸,似乎想穿透層層黑暗去發(fā)現一些端倪。
楊榮說道:“陛下,微臣出征之前曾仔細察看了這一帶的地形。臚朐河周圍都是一望無際的草原,本雅失里不可能在這里設下埋伏?!?p> 朱棣頗為滿意,贊許地說道:“那就好。難得你如此有心!”
金純靈光一動,說道:“陛下,本雅失里既不來迎戰(zhàn),也不是逃走,莫非他只是想避實就虛,消耗我軍士氣、糧草之后再趁機突襲?”
朱棣斗然驚醒,說道:“大有可能,大有可能!”
楊榮連忙說道:“陛下,我軍遠征漠北,雖然糧草早有準備,但畢竟是千里運糧,多有不便。再者正值酷暑,兵士大多難以忍受。如不能速戰(zhàn)速決,恐怕……”
朱棣冷哼一聲,陰沉著臉徑直走向大營。朱高煦等人不敢怠慢,慌忙跟在朱棣身后。
第二天,朱棣給臚朐河賜名為“飲馬河”,留下清遠候王友、廣恩伯劉才率部在渡口筑城扼守,其余明軍都渡過飲馬河繼續(xù)搜尋本雅失里的主力。
朱棣嚴厲斥責哨馬營,令他們務必在五日內找到本雅失里的蹤跡,否則所有將官一律革職拿問。
哨馬營的將官們人人自危,不得不親自帶著探馬到各處巡探。但是,三天過去了,依舊還是沒有發(fā)現韃靼軍隊的影蹤。不僅如此,就是連牧民也沒有抓到一個。偌大的蒙古高原,似乎除了明軍之外,再沒有其他活人。
漠北的白天酷熱難當,士兵們穿著厚重的甲胄行軍更是苦不堪言。病倒的、掉隊的、罵娘的……數不勝數。明軍上下人心浮動,私底下議論紛紛。不僅士氣逐漸下降、而且軍紀也開始渙散了。
朱棣這幾天的心情非常不好,動不動就發(fā)脾氣,有不少官員都莫名其妙地挨了杖責。北征的文臣武將都變得小心翼翼,唯恐一不小心就觸了朱棣霉頭。
一日,正好輪到蕭毅、韓武護駕。朱棣獨自在寶帳中望著漠北的地圖發(fā)怔。也不知道過了多久,朱棣自言自語地說道:“本雅失里到底會在哪里?”
看到朱棣一臉焦慮,韓武說道:“陛下,說不定本雅失里比你更著急,他肯定也不知道我們的大軍在什么位置。”
朱棣心中一寬,說道:“你說得或許沒錯。不過,他拖得起,朕卻拖不起。”
韓武問道:“為什么?”
朱棣說得:“韃靼軍隊生長在這里,他們不僅熟悉這里的地理地形,而且習慣了這里的氣候。最重要的是,他們能夠輕易獲得給養(yǎng),根本不用擔心補給不足?!?
楚非圣
寫作之中,要想盡量忠于歷史確實不易。朱棣北征的這段故事,耗費了作者不少時間和精力——查閱相關史料,察看相關地形地圖,杜撰有關情節(jié)……所有的一切只是為了盡量寫好這本書。